尿液干化学检测(手工法验证)
【尿蛋白定性】
加热乙酸法
原理:
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凝固,加酸可使蛋白质接近等电点,促使蛋白沉淀。此外,加酸还可溶解碱性盐类沉淀物。
试剂:
1. 5%乙酸溶液
2. 饱和氯化钠溶液
操作:
1. 将约10ML新鲜尿液移入一耐热的12mm*100mm试管中;
2. 将试管斜置在火焰上,煮沸上部尿液;
3. 滴加5%乙酸3~4滴,再煮沸后,立即观察结果。如有浑浊或沉淀,提示尿内含有蛋白质。
结果判读:
结果 |
现象 |
阴性(-) |
不显浑浊 |
可疑(±) |
在黑色背景下呈轻微浑浊 |
1+ |
呈明显白雾状(含蛋白约0.1-0.5g/L) |
2+ |
呈浑浊,有明显颗粒(含蛋白约0.5-2.0g/L) |
3+ |
大量絮片状沉淀,浑浊(含蛋白约2.0-5.0g/L) |
4+ |
出现凝块并有大量絮片状沉淀(含蛋白约>5.0g/L) |
【尿血红蛋白定性】
原理:
血红蛋白具有过氧化物酶样作用,以催化H2O2作为电子受体使色原氧化呈色,其颜色的深浅与血红蛋白含量成正比。又称尿隐血试验。
试剂:
1.10g/L邻联甲苯胺溶液 取邻联甲苯胺1g,溶于冰乙酸和无水乙醇各50ml的混合液中,置棕色瓶中,放冰箱内保存,可用8~12周,若颜色变深褐色,应重新配置。
2.过氧化氢溶液 冰乙酸1份,加3%过氧化氢溶液2份
操作:
于12mm*100mm试管中置尿液4滴,加10g/L邻联甲苯胺溶液2~3滴,混匀。再加过氧化氢溶液1~2滴,混匀。如呈现蓝色,为阳性反应。【尿葡萄糖定性】
原理:
含有醛基的葡萄糖,在高热及碱性溶液中,能将溶液中蓝色的硫酸铜(二价)还原为氧化亚铜(一价),出现黄色至砖红色沉淀物。
试剂:
改良班氏定性试剂:分别溶解硫酸铜(CuSO4.5H2O)10g、枸橼酸钠42.5g和无水碳酸钠25g于适量蒸馏水中,可加温助溶。把碳酸钠溶液加入到枸橼酸钠溶液中,混合后再加硫酸铜溶液,以蒸馏水加至1000mL。
注:每次配好后应做预试验,即取试剂1ml煮沸1min应不变色;加入5g/L葡萄糖2滴,呈阳性反应。
操作:
取改良班氏定性试剂1ml于试管中,加热煮沸,若不变色,则可加入尿液(0.1ml)。再煮沸1~2min,冷却后观察结果。
结果判读:
结果 现象
阴性(-) 试剂不变色,如有较高的磷酸盐可呈蓝色沉淀
可疑(±) 冷却后呈绿色,但无沉淀(含糖量<6mmol/L)
1+ 呈黄绿色浑浊,管底有少量黄色沉淀(含糖量6~28 mmol/L)
2+ 煮沸1min呈黄绿色反应,有较多黄色沉淀(含糖量28~55 mmol/L)
3+ 煮沸15s呈土黄色沉淀(含糖量55~110 mmol/L)
4+ 煮沸时即呈大量砖红色浑浊并迅速沉淀,上清液无色(含糖量>110 mmol/L)
【尿胆红素定性】
Harrison法
原理:
用硫酸钡吸附尿中胆红素后,滴加酸性三氯化铁试剂,使胆红素氧化成胆绿素而呈绿色反应。
试剂:
1. 酸性三氯化铁试剂 称取三氯乙酸25g,加蒸馏水少许溶解,再加入三氯化铁0.9g,溶解后加蒸馏水至100ml。
2. 100g/L氯化钡溶液。
3. 氯化钡试纸:将优质滤纸裁成10mm*80mm大小纸条,浸入饱和氯化钡溶液内(氯化钡30g,加蒸馏水100ml)数分钟后,放置室温或37℃温箱内待干,储存于有塞瓶中备用。
操作:
1. 试管法 取尿液5ml,加入100 g/L氯化钡溶液约2.5ml,混匀,此时出现白色的硫酸钡沉淀。离心后弃去上清液,向沉淀物加入酸性三氯化铁试剂数滴。若呈现绿色或蓝绿色者为阳性结果。
2. 氯化钡试纸法 将氯化钡试纸条的一端浸入尿中,浸入部分至少50mm,5~10s后,取出试条,平铺于吸水纸上。
在浸没尿液的部分上滴加酸性三氯化铁试剂2~3滴,呈绿、蓝色为阳性,色泽深浅与淡红色含量呈正比。【尿胆原定性】
改良Ehrlich法
原理:
尿胆原在酸性溶液中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,生成红色化合物。
试剂:
1.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剂 称取对二甲氨基苯甲醛2g,溶于80ml蒸馏水中,缓慢地加入浓盐酸20ml,混合,储存于棕色瓶中保存。
2. 100 g/L氯化钡溶液。
操作:
1. 尿液内如含胆红素,应除去胆红素(取100 g/L氯化钙1份与尿液4份混合,离心沉淀,取上清液备用)
2. 取新鲜无胆红素尿液2ml,加入尿胆原试剂0.2ml,静置10min,观察结果。
结果判读:
结果 |
现象 |
阴性(-) |
在白色背景下从管口直视管底,不呈红色 |
1+ |
呈微红色 |
2+ |
呈樱红色 |
3+ |
立即呈深红色 |
附:影响尿试带结果的因素
项目 |
假阴性 |
假阳性 |
说明 |
葡萄糖 |
维生素C浓度增高) |
留尿容器中有氧化剂 |
出现酮体时试验灵敏度降低;比重增高时试验灵敏度降低;新试剂使维生素C的假阴性减少 |
胆红素 |
维生素C浓度增高) |
非那匹啶;依托度酸 |
出现维生素C时试验灵敏度降低;亚硝酸盐增多时试验灵敏度降低;硫酸吲哚酚对阴性和阳性结果都有干扰 |
酮体 |
/ |
色素尿(痕量);尿中大量左旋多巴代谢物;2-硫基乙醇磺酸 |
不与β-羟丁酸和丙酮反应;与苯丙酮酸或钛类化合物呈红色或橘红色反应,和酮体呈色不同 |
比重 |
/ |
明显糖尿;放射线造影剂 |
注意有些新指示剂已不受非离子颗粒和造影剂影响;碱性尿读数可降低;明显蛋白尿(>1g/L)时结果增高 |
隐血 |
甲醛保存尿 |
留尿容器中有氧化剂;尿路感染时微生物产生过氧化物酶 |
/ |
PH |
/ |
/ |
尿试带蛋白区溢出时PH降低 |
蛋白质 |
不能检出本-周氏蛋白、球蛋白 |
高碱性尿;尿液为季胺类化合物污染(皮肤清洁剂、氯已定);非那匹啶;输注聚乙烯吡咯烷酮(血液代用品);肉眼血尿 |
/ |
尿胆原 |
甲醛 |
对氨基水杨酸,磺胺药,对氨基苯磺酸;非那匹啶(用非Ehrlich试剂) |
尿胆原缺乏不能用本试验检出 |
亚硝酸盐 |
感染细菌无亚硝酸盐还原酶;膀胱通过时间短,限制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;维生素C浓度≥250mg/L |
药物使尿呈红色,或在酸性介质中尿呈红色 |
/ |
白细胞 |
四环素浓度高 |
/ |
葡萄糖(>30g/L)、比重和草酸浓度增高时灵敏度降低;受呋喃妥因、庆大霉素、头孢氨苄和高浓度白蛋白(>5g/L)的干扰 |